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创新——记第十三届(2019)杭州文博会

      每年,中国四大文博会(深圳、北京、杭州、义乌)竞相登场,创意不断。杭州文博会,如今已走过了第十三个年头,期间有很多精彩,值得不断回味。

34.jpg

第十三届(2019)杭州文博会正门


      纵观每一届文博会,文化元素的传承、创新与交流始终应成为文博会主要的精髓。既然是文化,就需持续积淀,在一年又一年中为国家和社会留下精品,而其他则会在时间流逝中慢慢淡化。既然是文化,也需要创新。如果每年文博会仅展示所谓的“经典”,如果前后届文博会展品高度重合,展会将不能对视觉产生足够冲击,从而影响展会的吸引力与渗透力。既然是文化,就必然需要不断进行沟通交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沟通,自然也是文化交流中较精彩的元素。


观众体验是文博会之重头戏

      现实中,越来越多观众对参展体验有更多要求,期盼在体验中不断发现参展乐趣。作为文博会,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可满足观众此类需求。因此,每一届文博会都有很多的亮点,也赋予了诸多观众美好的感受。这也正是文博会强大的吸引力。看着那些笑脸,看着那得意的神情,组办方功不可没。

35.jpg

丝绸之路(东阳木雕)


        杭州文博会的常客,一定还记得2017年文博会那堵网红面包墙,大幅面包墙、现场烘培设备、面包原料陈列与悬挂式产品展示至今让观众们记忆犹新。

36.jpg

      常客们也同样记得2018年文博会瑞德设计的系列化与系统性的精致设计。大手笔的整体化设计、纯蓝色的主题色彩选择、巧夺眼球的现场直播、海水般场景营造、多样化的论坛造型,给观众们带来了充足的体验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样的体验中,观众们乐此不疲,深刻感受了文博会观展的乐趣。不得不说,瑞德设计是2018文博会最大的赢家,博取了相对挑剔的眼球,提升了经营的业绩,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那么,这一届文博会类似的亮点在哪里呢?


汉字研究所提升观众参展兴趣 

      汉字研究所在去年亮相文博会之后再次闪现,极大地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这次的汉字研究所就相当于前年的面包墙。规模不大,影响却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也参与了“扫码寻字”这一体验与营销过程,然而那种感觉却很平淡,不值多提。回头细找,竟然没能发现一张相关照片。相比之下,今年的展示更有亮点,氛围更好。同样是人头攒动,今年的感觉则要好得多。

37.jpg


      就这么一个并不算奇特的展台,却让设计者营造得如此有氛围。“汉字研究所”、“见字如见故人来”,这样的简单字眼在很短时间拉近了参展商与观众的距离,瞬时让观众受到足够的尊重,瞬间在进入展厅后即成为参展商之故人,这样的参展感觉真的很贴切,很自然。

38.jpg

      扫码寻字,让这一切交流与支付显得很自然。通过若干工作人员的介绍与引导,这里秩序井然,观众们沉浸于其中,满满的幸福感。给自己找名字,为朋友选一份伴手礼,显得都很从容。氛围轻松,内心愉悦,这是最好的参展感受。

39.jpg

      细看参与者,中青年人居多,毕竟他们是文博产品的最大消费者。时不时地,会有一些小学生和年长者,他们同样对此很有兴趣。看着这样的消费群体,相信参展商很满意。毕竟,他们凭借巧妙的创意与富有艺术的呈现让很多很多的观众走进研究所,并在此有所斩获。


精美艺术品唤醒观众感知热情

      走着走着,一组十分精美的自然艺术品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他们纷纷拿出手机一一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张美图。这是本次文博会上又一亮点——“自然与艺术的纽带”。亲近自然,关爱生命,展示艺术,提升品位,在此一览无遗。

40.jpg

1.jpg

      很明显,多数观众在这里的停留时间很长,有的一张张全部拍照,有的细细品味大自然的恩赐与艺术家的才华,还有的对这图片指指点点而相互讨论。显然,这一组作品对它们的吸引力很强,欣赏中提升品味,亲近中感受自然,跟随中探究艺术,多变中发现精彩。

41.jpg

2.jpg

       就是这么几组动物标本,在艺术家的精巧中形成了观众们乐此不彼的摄影对象。有的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如此精美?有的在思索,何以才能让其如此完整并具有独特的艺术感?看起来简单的作品却浓缩了无限的思路与独特的品位,让人们在一种特别的感受中增添了对大自然的钦佩,更添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一度简单的墙面,浓缩了这么多的精华,让观众有如此多的欣赏与思考,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异域元素激发观众近距离鉴赏

      在文化博览会中,不同文化的冲击总是很吸引人。在这届文博会上,一带一路文化生活展特别是非洲元素的足够呈现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尤其是陈列各类面具的长廊,引起了观众的足够关注。更有非洲鼓、生活用具等,观众们都一一驻足,细细欣赏。之所以它们能如此吸引人,正是因为异域的文化及其元素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差异性,而差异性恰恰能给我们很多的新意与思考。

42.jpg

非洲面具长廊

      不同的面具,不同的使用,让我们逐渐走进非洲人的生活,了解非洲人至今仍沿用的不同仪式与宗教文化,感受不同的非洲人生。祖先的面孔,神灵的模样,在这里都栩栩如生。细细感受这里的精彩,内心一直很充实。

       在一带一路文化生活展中,还有很多的异域元素,也十分精彩地展示了不同国家与地域的文化特色。它们可能是一幅特色油画,也或许是一件精美手工艺品,但共同的特征是其美感让观众们不断驻足而持续欣赏,它们总能给我们留下一种不可多得、意犹未尽的感觉。

43.jpg

      因而,从这个角度看,用一带一路的当下视野替代以往的非遗文化展览,是一种进步,也是很好的内容创新。基于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内容的创新将会带来很多的形式创新,同时自然也就创新了我们的欣赏角度,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化熏陶。


精彩展厅不断在视野中呈现

      B馆的中心大厅一直是文博会的重点部位。相对于以往而言,今年在这里增加了T台服装表演,以便让观众们了解更多的服饰文化。从现场的感知与观众的欢迎看,这样的设置很吸引眼球,对文博会的宣传效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无论是台面上的演员,还是两边热闹的观众,还是一部分传媒机构及其人员,都在这里找到了很好的平台,共同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

44.jpg

      会展与旅游一直融合发展。如何在文化博览会中体现旅游元素,设计者也动了脑筋。这次文博会也采取了一些大幅的宣传画面与互动场景。看着很多的观众乐于欣赏这些多彩的宣传画面,并不断有人在前面频频留影。在这样的过程中,旅游场景继续深入人心,文化元素更多为观众们接触并记忆。

      同样的展会内容在不同的年份持续出现,其实并不合适。但我们可以不断改变展示的形式,这样的方式是受到观众欢迎的,毕竟文化不可能没有沉淀,最精彩的文化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另一方面,内容的推陈出新,则是主办方更应该注重的。随着良渚文化的申遗成功,自然也就成为精彩展示的一部分。当观众们一看见良渚的字眼,就会觉得主办方很用心,能抓住社会大事。试想如果没能出现这样的元素,难免会有一些遗憾。

45.jpg

      文化包含多方面,也存在多种形式。有的元素需要宏大的场面,有的却仅仅可以在不大的场面里用精心的创意来呈现。也正是这样的创意,才会使得文博会总是那样的有生命力,那样地让观众们持续前来,不愿错过任何一届的精彩。毕竟,这样的足够浓缩的精彩,给了我们很多精美的回忆。

46.jpg


主体门厅设计值得更引起重视

      “创意城市,联结世界”。作为一个富有明确主题的展会,主体门厅的设计需要高度重视。毕竟,这是整个展览的核心所在,是展览主题的足够浓缩与精彩体现。在精心的设计中,观众可以有很多更鲜明的体验。

47.jpg

      相信很多的游客还记得2018年文博会A馆大厅的杭州城市变化变迁。设计者别有用心地向观众们用精要的内容与老底子的物品讲述了杭州若干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在观众们沉浸于很多年前的美好记忆中。看着昔日的观众们不断在那里驻足,细细品位那些年的自己与城市,想想往年当时的经历与感受,确实很精彩。作为一个展会,其主体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与效果。因而,门厅设计值得有所提升,以更好地凸显展览会的主题。

      也记得前年嘉诺公司的健康生活展,那片充满浓郁休闲特色的麦浪,真的很让观众依恋,走进门厅的观众几乎没有不驻足拍照的。就在那种足够的依恋与满眼的麦浪,让观众们感到特别的悠闲感,让尘世的喧嚣瞬间走散。然而,此次B馆尽管有麦浪设计,但相比之下差异明显。


餐饮安排和内容设计要适当加强

      和每年的文博会主题内容相比,餐饮安排一直不够理想。比较这些年的餐饮管理,确切地说,餐饮有了很多进步,然而,和观众的参展期望相比,餐饮的精度与就餐场所仍然有值得提升的空间。

48.jpg

       拼凑杂糅是文博会之大忌。在本次的文博会上,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有些空荡荡的展厅,有主题却无展示,或者也就零星陈列了一些大件的看起来有些不够切合主题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展会的败笔。作为展览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更多地与参展商接洽,明确展览内容与展品。

49.jpg

       拼凑杂糅是文博会之大忌。在本次的文博会上,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有些空荡荡的展厅,有主题却无展示,或者也就零星陈列了一些大件的看起来有些不够切合主题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展会的败笔。作为展览的设计者,我们有必要更多地与参展商接洽,明确展览内容与展品。

0人喜欢